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创作不易,感谢您的支持。
这个夏天,故事从安徽的小镇出发,讲的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小陈到杭州的经历。说实在的,刚听到他遭遇的那些事,我这当爹妈的心里第一个反应就是——出门在外,还真得长点心眼。原本以为儿子会趁着假期学会几招生活本领,没想到,还没热身,反被社会给上了第一课。
小陈跟咱一样,是个爱琢磨的年轻人。平时在家不好意思总伸手要钱,就琢磨利用暑假揽点活儿。看着网页上那么一排排招聘广告,什么保底高薪、轻松上手,还包吃住,月入过万不是梦,说得真比广告词还诱人。可等他联系上所谓招聘的工作人员,人家三言两语把他忽悠得头晕脑胀,合同啥的也就随手签了。那时候小陈还挺开心的,想着自己终于也能靠本事赚钱,不用伸手问家里要钱了。
等到了杭州,面试在临平区一个配送站点。现场工作人员倒也没藏着掖着,明着说每单就六块钱。电瓶车要租,每月699元,电池还得另掏350,GPS和保险又要199,你以为就是用车而已,结果后头还有明里暗里的补充协议。更可气的是,小陈本以为自己签的只是短租,没想到实际合同压根儿就是两三个月的起步,人都傻了,想跑都得掂量掂量钱包。
后来真上路了,小陈起早贪黑,七点多就出发,晚上八点才舍得收工。可就算这样,经常一天拼死拼活也不过十来单。照合同算,一千单才算达标,实际操作下来,老员工最多的也就是七八十单一天,新人碰上高温、路线又不熟,能保证一天十几单不错了。这每单六块,满打满算也就一百来块,一天饭钱都悬,别说什么月入过万,连给租车公司打工还得贴钱进去。
最窝心的是退车的那一刹那。以为付清199元就可以全身而退,谁知道公司非说合同得按一个月算,连电池费也一分不少地要,小陈这才发现,自己这四天,不但没赚到钱,还白白搭进了一千多块。你说这算什么锻炼?这不是给人家送钱去了吗?
我自己是社区的一员,看多了身边的年轻人暑假找工的波折,实话讲,心疼归心疼,但也不得不承认,这社会就是一面照妖镜。那些表面花里胡哨的“零押金、高底薪”,后头往往藏着一肚子猫腻。你说这些负责招人、做中介的,嘴上挺好听,真的出了事,就一句“跟我们无关”,让人无可奈何。配送站的人也耿直,说不掺和合同的事,只借地方,剩下的你自己回头找租车公司理论去。
如今小陈的父亲也直摇头,说相比折腾,不如老老实实在家歇着。他算了算,这天光付租车和电池、再加吃喝用度,出门挣的钱还不够基本花销,越想越窝火。这种局面谁能好受?谁没年轻过,又有谁愿意在社会的第一课上交这笔“学费”?
淘到这儿,掏心窝子问大家一句——我相信很多家长、大学生,从这事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。我们到底该怎么防着点求人招聘的套路?年轻人在外头遇到这样的陷阱,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?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过来人故事?大家可以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~
天成配资-十大配资公司-专业股票配资门户-个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