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并适当增加细节,字数变化不大:
---
一野第四军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,最初是由关中、黄龙地区的游击队整合而成。就整体战斗力而言,第四纵队并不是一野的主力纵队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西府战役中,第四纵队因为擅自撤退,险些使一野主力遭敌军包围并全军覆没,险情极其严重。
1949年1月,第四纵队正式改编为一野第四军。然而,仅仅两个月后的3月,第四军再次出现重大失误。这次失误直接导致其一个师被马家军紧紧包围,而马家军以其残酷凶猛闻名于世,使得该师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巨大风险。
一、轻敌引发包围危机
这一危险局面的根源在于对敌轻视过度。1949年2月,一野发动了春季攻势,主要目的是通过机动作战全歼胡宗南部队,为解放宝鸡、西安、汉中等战略要地奠定基础。
当时,彭德怀和王震需赴西柏坡参加中共二中全会,因此一野临时由张宗逊接管指挥。根据春季攻势的计划和胡宗南主力的部署,张宗逊调动一野第1、第2、第3和第6军,向蒲城、兴市发起进攻,目标直指守卫该地的国民党第36军第30师。
展开剩余86%第四军则被派往耀县、铜川方向。接到命令后,第四军三个师在军长王世泰的带领下紧急行军,仅用两天时间便赶抵铜川,并于抵达次日率先发起攻击。
战斗初期,第四军攻势猛烈,敌军外围迅速溃散。铜川守军短暂抵抗后,弃城逃跑,铜川城很快被解放。紧接着,第四军乘胜追击,迅速攻占了耀县。
不仅第四军动作迅速,其他部队同样捷报频传。但张宗逊向中央汇报战果时,毛主席特别回电提醒:“告诫干部不要轻敌。”显然,这句话并未引起第四军足够重视。
得意于连战连捷,第四军越战越勇,甚至在小规模战斗中依然轻松获胜,这也让他们逐渐产生了轻敌的心理。
第四军的顺利进展并非偶然。1949年初,胡宗南军心惶惶,接连失地极大打击了士气。一野春季攻势打乱了他的防线,令其焦急万分。
无奈之下,胡宗南求助马家军联手抗击一野。马步芳深知若再失地,自己地盘安危难保,毫不犹豫答应了胡宗南的联防请求。
于是,马步芳派出82军四个骑兵团,由他的得力将领马得胜率领,向淳化以北地区进攻。马得胜,这位号称“铁骑”常胜将军,性格桀骜不驯,常常带枕头冲锋陷阵,英勇无畏。
很快,马得胜率骑兵到达淳化近郊的柳林一带,与第四军发生激烈交火。按照一野总部的作战计划,面对敌军强攻,应采取诱敌深入,择机歼灭的策略。总部已下令各部撤出防守区域,引敌深入。
然而,第四军在连胜的骄傲心理影响下,对总部撤退命令心存怀疑,动作迟缓,没有及时执行。显然,他们轻视马家军的战斗力,误判了敌军的威胁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,毕竟第四军正欲趁胜扩大战果,忽然被要求撤退,自然感到不满和抵触。但事实上,马家军的骑兵作战能力非同小可,当第四军的后翼部队遭遇敌军时,形势迅速恶化。
马得胜骑兵疾速迂回,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包围,撕开了第四军布置的后翼防线。第四军被迫陷入苦战,伤亡惨重,士气动摇。见状,马得胜不惜一切代价猛攻,意图一举消灭敌军。
虽然争取更多歼敌数本属良策,但第四军因未严格执行命令,导致陷入被重重包围的危局,主要责任应由军方领导层承担。这种情况早在西府战役中就已有前车之鉴。
二、擅自撤退险些酿成大祸
西府战役时期,一野尚称西野,第4军称为第4纵队。当时西野顺利攻下宜川,击毙了敌军整编29军军长刘戡,并缴获大量弹药武器,为物资匮乏的西野极大补充。
彭总决定继续进攻洛川,期望拿下该地。按当时态势看,洛川之战并无太大阻碍。西野兵力约7万,守敌仅1万余人,而胡宗南派遣的裴会昌因心理压力迟迟未赶来援助。
然而,洛川最终未能攻克,主要是由于粮食供应不足,部队补给跟不上,彭总不得不作罢。
暂时放弃洛川后,彭总将注意力转向西府地区的宝鸡。宝鸡守军战斗力一般,且是胡宗南重要的后勤基地,同时还是国军向马步芳部转运物资的中转站,储藏着大量粮弹。
西野兵分三路推进,左路军由第2纵、第4纵组成,其中第2纵主攻宝鸡,第4纵负责防范裴会昌部。中路军第1纵协助夺取宝鸡,右路军第6纵防备马步芳,确保主力侧后安全。第3纵则作为佯攻部队牵制洛川敌军。
然而,战斗初期接连遭遇意外。原以为马步芳不会轻易介入西野主战场,彭总预料即便出兵也不会过多。但马步芳却全军出动,拼死守卫宝鸡,令第6纵压力倍增,伤亡惨重,损失约三分之二兵力。
不仅如此,第4纵也遭遇危机。原以为裴会昌会迟缓赶到,彭总还抽调其一部分兵力破坏铁路。没想到裴会昌迅速抵达宝鸡东侧,且带来约8万大军。
第4纵兵力本就有限,加之部分调走,面对裴会昌的重兵压力,岐山阵地守不住,只得放弃。更严重的是,第4纵未经彭总许可,擅自撤至岐山以北,导致西野主力侧翼暴露于敌人威胁。
此时西野主力第1纵和第2纵刚攻下宝鸡,士气高涨,但很快发现背后已是马步芳部和裴会昌部的夹击,胡宗南的38师也逼近宝鸡,西野主力随时可能被围。
迫于形势,彭总只能下令紧急撤退,宝鸡的大量物资只得弃置一旁。即便撤退仓促,过程仍险象环生。多年后西野老兵回忆,彭总是最后一个撤离者,当他走出宝鸡城时,敌军士兵已闯入邻近院落,拉枪栓声清晰入耳。
撤退途中,敌骑兵优势明显,马步芳部对西野后卫部队展开猛烈追击,后卫伤亡惨重。直到进入解放区后,青马才停止追击。
事后统计,西野出战约6万人,回归4.5万,损失高达四分之一。如此惨重损失却收获有限,加上失去宝鸡物资,战果显得得不偿失。
战后总结大会上,彭总除了自我批评外,严厉指责第4纵司令员王世泰,斥责其擅自撤退,称此举若按军法应严惩不贷。
三、“打那个穿蓝毛衣的”
数年后,第四军再度重蹈覆辙,这次因轻敌导致撤退缓慢,最终被马步芳部马得胜率骑兵团团围住。
这充分说明,战场纪律的重要性及严格执行命令的必要性。
正当第四军后翼部队苦苦支撑,形势危急之际,局势出现意外逆转,第四军不仅化险为夷,还获得了意外战果。
关键人物便是马得胜。这位马步芳麾下猛将以凶悍残忍闻名。西路军曾在河西与他遭遇,因敌优势兵力,红军损失惨重,被俘干部多遭杀害,令敌闻风丧胆。
马得胜作战凶猛,一旦形势有利,便兴奋异常,亲自冲锋陷阵。这次也不例外,见敌方后翼快被压垮,他策马冲进阵地,手持双刀横砍,声势嚣张。
他一个兴奋之举,却成了他的致命弱点。因战胜在望,马得胜脱下军装外套,露出里面那件罕见的蓝色毛衣。
在当时西北物资匮乏,鲜有人穿如此显眼颜色,蓝毛衣成为他成了战场“靶心”,引起一野炮兵战士的注意。
这名炮兵当机立断,大喊“打那个穿蓝毛衣的!”随即,炮弹精准命中马得胜。
马得胜当场坠马,阵亡沙场。
他的死引发马家军阵脚大乱。第四军迅速发起反击,激战至傍晚,彻底扭转战局。
此役马家军伤亡逾千人,重要将领马得胜阵亡,成了第四军意外收获。
此后,一野春季攻势宣告结束。虽然总体歼敌有限,但成功扰乱胡宗南部署,为后续战斗奠定了基础。
---
如果你还想要哪部分更详细或更简洁,随时告诉我!
发布于:天津市天成配资-十大配资公司-专业股票配资门户-个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