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又赢了一把。只不过这次的“胜利”,很可能成了美国自己的战略陷阱。
他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挥舞着自信,宣布美欧贸易协议搞定了。欧洲“铁杆盟友”在他身后装作若无其事,但脸上的褶子已经遮不住愁容。
美欧这场关税博弈,打的是名头,伤的是盟友。协议内容,听起来美国步步高升,欧盟步步退让。谁都明白,表面稳定之下,已经埋下了决裂的种子。
回顾过去七十年,欧美关系像捆绑销售的套餐。冷战并肩,贸易互通,安全靠北约。可特朗普上来,一个“美国优先”,直接把传统规则撕成废纸。
先看这次协议,简直是单方面要价。欧盟被迫同意15%基准关税,比特朗普最初威胁的30%算是“减价”,可离欧盟期待的“零关税”差着十万八千里。汽车、半导体、医药三个行业全中招。
德国车企压力最小,法国药企成了最大牺牲品。大众和宝马的高管估计能松口气,他们以前被关税压得透不过气,如今算是“保住一条命”。可诺华、赛诺菲这种法国巨头,直接丢掉美国市场价格优势,只能苦笑。
更辣的一刀,是钢铁和铝。特朗普强硬到底,关于这类产品,美国要么继续征收50%的高关税,要么以后改成配额制。对欧洲制造业来说,这是明晃晃的警告。
可还没完,还有美国能源和投资。欧盟要承诺,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,继续为美国“石油美元”保驾护航。再来一个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大礼包,送钱送得理直气壮。直接变相推动美国基建,欧盟GDP的3%都砸进去了。
军事领域也没落下。协议有意无意提了一句,“欧盟采购美国军事装备”,当然细节含糊。路透社分析师看得透,这种模糊条款最后谁吃亏,谁占便宜,全靠以后讨价还价。
欧洲内部立即鸡飞狗跳,矛盾公开上桌。德国总理默茨带头唱赞歌,理由很粗暴——德国汽车业不被加死就行了。德国和东欧看重制造业出口,主要受益者。
法国却气得够呛。药企抱怨关税打击,官员抱怨美国欺负人。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一句话点到了痛处:“这个协议既不令人满意,也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。”而且他没忘踩美国一脚,说这和美国威胁日本如出一辙——你要保住市场,就得掏钱进贡。
协议才刚刚落地,欧洲就分成三股势力。德国谋求喘息,法国愤怒抗议,英国因为脱欧居然得了便宜。美欧同床异梦,团结是假,算计是真。
更要命的是,美欧的传统联盟被砸得稀碎。冯德莱恩站在特朗普身旁强撑面子,说这是“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”。但欧洲现场按下了“脱美倒计时”。要能源、要军火、要市场都得靠美国,欧洲明白再这么混下去,只能一直被美国抽血。
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表面胜利,背后的风险极大。把欧洲推得太狠,逼到自立门户,未来的盟友未必还叫盟友。七十年大西洋同盟,说塌就塌。
更讽刺的是,协议最大得益者,未必是美国。短期看,美国多赚点关税和投资。长期看,美欧信任破产,其他国家借机插手,地区格局变天。历史一再证明,每一次“压榨式胜利”,都可能把胜者变成最大输家。
欧洲国内现在争论最激烈的,就是要不要跟美国彻底解绑。德国怕失去中市场,法国怕医药业倒下,整个欧盟左顾右盼,心猿意马。冯德莱恩说得清楚:“我们已经开启了自立自强。”这话传到华盛顿,估计特朗普笑不出来。
日本经验在前。为了保住关税优惠,日本答应美国5500亿美元的投资,换来一段和平。现在欧盟比照办理,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,这不是长久之道。越是让步,越是加速脱钩。
所以,别被特朗普的高尔夫球胜利蒙蔽了双眼。
真正的转折点,是美欧关系的裂痕开始渗透到每一个细节。钢铁、能源、车市、医药,哪一项都不是资本家的小打小闹。哪怕一刀切下去,后果是整个大西洋架构的瓦解,而不是一张漂亮的合影。
美欧关税协议的现实,不是公开说的那么光鲜。所有表面的稳定性、可预见性,最终都会变成权力天平上的新砝码,每一笔交易,都让老盟友的信任再打一次折扣。
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,看似赚了,实则亏了。特朗普可能很快还会吹嘘:大门开了,我的胜利。但回头一看,身后已是裂痕斑斑。
七十年的联盟,可能因为一个15%的关税而改写剧本。这不是戏,这是真正的地缘现实。
天成配资-十大配资公司-专业股票配资门户-个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